第213章 发酵饲料-《胎穿古代逃荒,很苟!》


    第(2/3)页

    米糠和麦麸是现成的,但量少价高。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廉价的资源:

    第一个就是豆渣,村里豆腐坊每日都会产出大量豆渣,这边的人比较少吃豆渣,只偶尔有人取来喂牲口,但猪并不十分爱吃。几乎可以免费获得,只需给一两个铜板就行。

    还有就是山脚溪边生长着大片的野豌豆,藤蔓疯长,长老后纤维粗糙,猪通常不屑一顾。再就是池塘里捞不尽的水生植物,长得快,但水分大,猪吃了容易拉稀。最后就是去年囤积的干稻草,坚硬难以直接饲喂。

    这些要么猪不爱吃,要么吃了不消化,正是发酵技术大显身手的对象。都是些不值钱的量大管饱形的最是合适了。

    接下来是菌种。没有现代菌粉,只能靠自己培养。她记得做醪糟需要酒曲,但酒曲昂贵。她转而想到更常见的引子,家里做酸菜留下的“酸汤脚子”,或者米汤水自然发酵后那层微酸的浆水。这些里面必然含有天然的乳酸菌。

    试验开始。她极其小心,每次只用一个小陶罐进行尝试。

    第一次,她将豆渣和一点点麦麸混合,加入少许酸菜汤,搅拌均匀,湿度调到手握成团而不滴水。她将混合物紧紧压入小陶罐,用油纸封口,再压上石板,置于阴凉处。

    三天后,她小心翼翼地揭开油纸,一股淡淡的酸味扑鼻而来,没有霉斑,成功了!她取出一小勺,混入一号的食料里。一号嗅了嗅,略微迟疑,还是吃了下去。接下来一整天,岁安紧张地观察着一号的精神和粪便,一切正常!

    初步成功给了她信心。她开始扩大试验范围和原料种类。

    她将野豌豆蔓用铡刀切得碎碎的,几乎成了草糜子。按照不同比例混入米糠和豆渣,加入引子,层层压入洗净的陶缸。密封是关键,她用熬制的猪油混合石灰,仔细涂抹在缸盖缝隙处,尽可能创造无氧环境。

    “岁安,你鼓捣这缸酸不拉几的东西做啥?”田桂花看着女儿满头大汗地伺候那几个缸,忍不住发问。 “娘,这是给猪吃的宝贝,能让它们长得更好,还省粮食!”岁安抹了把汗,眼睛亮晶晶的。 田桂花将信将疑,但见女儿坚持,且用的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便由她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