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军跟在队尾,脚下踩着压实的积雪,一路顺着东南方向的山脊线前行。 这正是放山人的老规矩: 不直穿陡峭山脊,不硬闯密不透风的林子,专挑山梁、溪谷或是次生林带走。 这些地方腐殖土厚,光照合宜,本就是野山参爱长的地界。 遇着陡坡就 “之” 字形迂回,生怕踩坏了幼苗或是惊动落石;过溪流必找浅滩,脚踩稳了、手抓牢了才敢迈步,半点不敢含糊。 除了曲爷和 “一眼准” 偶尔停下脚步,对着山势林貌凝神打量片刻,其余时候队伍几乎没停过。 这哪是寻参,分明是在赶路! 陈军瞧着队伍始终不变的东南方向和稳健的步速,心里渐渐明了,这次放山,目的性怕是极强。 这样走了整整七天。 这天下午还不到两点,曲爷便让陈军提前扎营。 其他人三三两两钻进林子找干柴、探水源,营地里只留下林燊和陈军。 “知道这是要去哪么?” 林燊坐在刚燃起的火堆旁,帮着添柴烧水,声音轻轻的,终于打破了沉默。 陈军手里正削着用来支锅的木棍,闻言头也不抬地应道: “不知道,但估摸着快到地方了。这几天走了这么远,你们要找的参,哪能是遍地都有的寻常货? 我猜,他们是去探老参窝子了。” 火堆 “噼啪” 响着。 没过多久,几人陆续都已经回来, “去琢磨打点大货,今天好好休整一晚,从明天开始估计晚上生火都不好找地方了!” 曲爷夹着一捆干树枝对陈军说着, “好嘞!” 虽然心中有疑问,陈军此时也没有开口询问,叫上大黄和铁头,就向林子钻。 “哥几个,歇一会赶紧把雪鞋编上,要比平常的再大点,网再密点,还要做两个爬犁!” 陈军刚走,曲爷的声音就在营地里响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