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政和风云 114 殿试开考-《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


    第(2/3)页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于是杨峥活动了活动手腕,在其他人还在皱眉思考的时候,他已经甩开膀子,按照脑子里的记忆,再融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洋洋洒洒的再纸上写了起来。

    张浚写《中兴备览》的时候,那还可能是纸上谈兵,可杨峥不是啊,他是有历史对照的,所以,对一些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纠正,让原本就颇有远见的一篇战略规划变得更为翔实,也更有可操作性。

    杨峥的这篇《复燕云攻略》,可谓是既有战略高度,点面俱全,又有实操空间,当真算的上是面面俱到。

    不过,有没有人能够从众多的策论中,看出杨峥这一篇的价值,那就另说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高瞻远瞩。

    毕竟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百步,那会被当成疯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杨峥终于停下笔来,看着这篇近万余字的策论,杨峥自觉这次稳了。

    终于能够对老娘有个交代了。

    杨峥写完,看向四周,才发现此时日头依旧偏东,还未到正午,作为西侧殿的集英殿中,冬日的阳光铺洒在殿中,让人不感清寒。

    掐指算算,此时大概也就巳时三刻,也就是不到11点的样子,所以他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便即完成策论。

    按照规定,这场殿试要考到酉时,也就是下午5点。殿试是不让提前交卷的,不然放你在宫中任意行走,或是做出些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岂不是尴尬?

    所以答完卷的杨峥,只得坐在位置上,百无聊赖的四处打量。

    而且早上出来的早,殿试又不像省试,不让带吃食,杨峥此时腹中着实有些饥饿,左顾右盼的,着实引人注目。

    毕竟在无数的埋头,奋笔疾书的考生中,只有他左顾右盼。

    上首刘正夫、蔡攸、王黼几人明显注意到了杨峥。

    王黼一看,呦吼,熟人啊,原来是你小子。

    王黼招手,招来一名监考小吏,指了指杨峥。

    那小吏立马颠颠一路小跑,跑到杨峥身边,站在杨峥身后,盯着杨峥。

    杨峥被盯的后背一阵发毛,却又不敢回头去跟小吏对眼,只能目不斜视,乖乖坐好。

    蔡攸见杨峥反应,不觉扬起嘴角,抖了抖腿,站起身来,缓步朝着杨峥这边走来。

    等到走进,方才看见杨峥桌上写的满满当当的考卷,微微一愣。

    微微躬身,凑上前去,看起了考卷上的文字。

    只是这一看,把蔡攸看的,越看越是惊讶,直接上手将杨峥的考卷拿起,直起身来,将卷子凑近眼前,认真的读了起来。

    杨峥不认识蔡攸,但是他认识王黼,毕竟明德门前打过官司,想不认识都难,见这人坐在三人中间,地位显然在王黼之上,显然这人是个高官。

    蔡攸却不管这些,此时看着杨峥的卷子,心中已是起了波澜。

    杨峥的文字让他眼前豁然开朗,已经看到了一条收复燕云,开疆拓土的康庄大道。

    有谋划,有布局,有高度,有微操,虽然不知道杨峥这说得到底都能不能实现,可是却不能否认,这篇策论的格局很大,战略高点很高,就算有些瑕疵,但是却不妨碍作为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不知道过了多久,蔡攸终于从卷子上抬起头来。

    蔡攸将卷子放回桌上,认真的看着杨峥,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然后屈指在桌上叩了两下,“好好答题,不要东张西望,否则,取消你的考试资格。”

    (O_o)??

    杨峥本以为能得一顿夸奖,却没想却得到了一个警告,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