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风骨何来-《寒门仕子》
            
            
            
                
    第(2/3)页
    途中,皇帝时不时地驻足观望,察看着这两校的氛围差异。
    相比理工学院豆腐块式的高楼大厦,府学的建筑就显得非常典雅了。
    甬道正中青石铺路,两侧以松柏作迎,大眼一看,就仿若是进入了国子监一般。而主体的构筑也甚为考究,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处处都渗透着浓郁的文化底蕴。
    这些所见,皇帝全都默记在了小本本上,他准备在回京之后细细琢磨。
    齐誉看了看已经不早的天色,决定立即开讲,要不然,就要耽误吃晌午饭了。
    自己饿着没事,可若是饿晕了圣天子,那可就变成大笑话了。远了不说,肯定会被随行的吴晚荣攻讦地百喙莫辩。
    现在的孙曰恭已经很具眼色了,还不等齐大人登台就座,他便准备好了清新茗茶以及冉冉檀香,为接下来的讲学渲染气氛。
    随着齐大人的单手一压,台下的嗡嗡之声戛然而止。
    好了,开讲!
    “诸位,咱们今天的主题是‘风骨何来’?”
    风骨?
    这是一个有关于人品的议题,与八条目中的‘正心’含义相似。
    从古至今,文人们皆不厌其烦地赞松、赞竹,并以此来抬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是,真正能做到如文天祥那样的,却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说,这种美德多存在于理论之中,现实里极其罕见。
    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然,齐誉的题目却不仅限于此,还涉及到了此道德的培养方式,即,风骨从何而来?
    皇帝听了后不禁失笑。
    他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是水平不高。
    连挑粪的二大爷都知道知书才能达理的简单道理,更何况是眼前的饱学之士呢?
    风骨!
    自然是从读书中培养出来的!
    让人意外的是,齐誉当即否掉了这个观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