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汪老师的精彩演讲-《我觉得我长大了》
第(2/3)页
“这个我晓得。”
朱俊反应最快,立刻给出了正确答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汪老师依然提问道:“没错,是这句话,那么我又想请问大家,为什么三个皮匠就能顶替一个诸葛亮呢?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人多力量大,但也没必要用皮匠和诸葛亮来对比,这其中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对吧?”
这么一说,大家进入了思考,如汪老师所说,这确实存在逻辑问题。
汪老师继续问道:“答案我稍后揭晓,我继续问大家一个问题,无奸不商这个成语大家知道吧?”
彭京抢答道:“就是做商人不奸诈是不合格的。”
“很好,那么无毒不丈夫呢?”
刁聪回答道:“我记得这句话是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要手段毒辣。”
“不愧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嘛,语文功底不错嘛。”
汪老师笑呵呵地赞扬刁聪,转而一脸严肃地说道:“其实,这些都是错的。”
“咱们先说说无奸不商这个成语吧。”汪海燕转过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字。
无奸不商,无尖不商。
“大家看到这两个成语的区别没有,他们仅仅相差一个字,但代表的意思可谓云泥之别。在古代可没有前面这个无奸不商,我先解释一下后面这个尖代表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有一个典故,叫不为五斗米折腰。说这个是为了引出斗,古代可不像咱们现在这样用吨,千克做计量单位,那时候都是用一种名叫斗或者升的容器盛放粮食,大家想象一下农村里的谷堆是什么形状?”
“尖尖的三角锥对吧,这就是尖的字面意思,后面这个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的时候,商人每次都把装米的升和斗堆得尖尖的,让一些小利,让买的人觉得不吃亏,以博得回头客,这才是无尖不商真正的意思。可是经过时间的慢慢流传,这个尖被谣传成了奸,改了一个字,这个成语的意思一下就变了。”
谈到这里,汪海燕有些遗憾,文化需要历史积淀,可时间恰恰又是最不可靠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