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姜棠还能感觉里面娃娃在动,稚嫩又可爱。 她道:“我记着以前老人说过,生孩子要听稳婆的话,让使劲就使劲,这样才快。得吃东西,一定要有劲儿才行。” 姜棠没忍住又摸了两下,“等陆姐姐生下孩子,我过来送个长命锁。” 陆锦瑶笑着道:“那我可等着了。” 从正屋出来,姜棠没急着回去,而是去小厨房教赵大娘做了两道菜。 陆锦瑶这阵子喜欢吃外头的吃食,姜棠教做了酱香饼、布丁和奶茶。 本来布丁和奶茶也是打算放到锦棠居卖的,现在做了先给陆锦瑶吃。 天冷,喝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多舒服。 况且用牛乳和茶叶做,少放些糖,不用担心太甜长胖。 但是这两样只能去新铺子卖,因为新铺子能在店里吃,而这个时代又没有纸杯子,当然卖不了奶茶了。 等布丁卖上一阵子,就可以试着卖蛋挞了。 赵大娘许久没见姜棠了,她给姜棠了两罐她自己腌的酱菜。 “一直等你过来,正好带回去。”赵大娘还挺想姜棠的,姜棠没走的时候就在小厨房待的最多,两人经常说话,还能一起去大厨房帮忙。现在小厨房她一个人做主,但连个说话解闷儿的人都没有。 姜棠:“谢谢大娘。” 赵大娘从前也很照顾她,现在虽然有邻居,但还是不一样的。 赵大娘没问姜棠在外面过的好不好,看着气色好,人有精气神就知道过的不错。 离开侯府后姜棠去了一趟锦棠居。 锦棠居月初盘点算账,上午差不多就弄完了,姜棠去拿分红,顺便看看怀兮在不在,若是在的话就商量一下布丁和奶茶这两样新点心。 姜棠直接去了新铺子,正好和怀兮碰了个对头。 怀兮已经把上个月的分成准备好了,总共是二百三十四两银子。 面包卖的还不错,后头又加了豆沙枣泥馅儿,客人觉得新鲜,买的人不少。 有人管这叫奶馒头,说是有股奶香味。 姜棠把银票收好,“大娘子说上新点心,我做了两样,先教给师傅们。” 分成和从前一样,姜棠拿两成。 怀兮按陆锦瑶的吩咐办事,自然没有别的话说。 等姜棠教了师傅怎么做,已经到下午了。 出来的时候怀兮手里捧着一杯奶茶,热乎乎的。 她道:“竟然什么都能和茶配着吃,锦棠居生意好,和茶味的吃食有很大的关系。” 在过一阵估计子又能开新铺子,盛京城这么大,光两个怎么成。 姜棠不管开分店的事儿,她只管拿钱。 但开分店,她拿的分成也多了。 她手上的银子已经不少了,原先存的加上小吃摊赚的有三百三十两,火锅店还有锦棠居的分成有四百三十两银子,加一块儿都七百六十两银子了。 够买一个二十亩地的小庄子。 三十多两银子一亩地,也不算太差。 打定主意后,姜棠就去找掮客商量买地的事儿。 这个时节卖地的不少,但二十多亩的庄子少有,掮客只说帮姜棠留意着,“大些的,小娘子能接受吗?” 庄子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再等半个多月一个来月的,到下个月姜棠又能多几百两银子的分成,大一点也能买。 姜棠:“大一些也成,不过得等下个月了。” 掮客说道:“那先看看,一两个月还是能等的。” 春种还早,现在买庄子就是为了来年春种,得赶在春种前买下,不然就得等后年了。 姜棠谢过掮客,这才打算回家。 已经是下午了,太阳虽然挂在天上,但是寒风直往骨头缝儿里钻。好不容易顶着冷风走回去,回去以后天又阴下来了,看着天色又要下雪。 怎么这么多雪呢,姜棠在以前,很少看见雪。 对御朝人来说,厚雪意味着来年丰收,姜棠希望雪别下太大,不然耽误她做生意了。 晚上冷风阵阵,窗户直打架,被风吹的吱呦呦地响,等声音终于消停了,姜棠穿上鞋子拉开床帘往外看了眼。 天上雪花打着转落下,地上星星点点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场雪后陆锦瑶生下孩子。 不管是不是,她都得抓紧把长命锁买了。 陆锦瑶生小孩,姜棠觉得很高兴,这个孩子她也算是喂了五个月,也不知生下来什么样,应该是像陆锦瑶多一点。 次日,姜棠推开门,点金乌金又去雪地里撒欢了,她在门口扫出来一条小路,没一会儿又盖上一层新雪。 这雪连着下了三天,第三天下午,天空放晴,天上剩下几朵白云,阳光万丈。 过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姜家门被敲了三声,姜棠费劲地把门推开,来的是陆英。 陆英眼里难掩喜色,“大娘子生了,是位小少爷,有五斤三两重,哭的特别响亮!” 陆英是来给姜棠送请帖的,三日后洗三礼,请姜棠过去观礼。 陆英还赶着给别家送请帖,就没和姜棠多说。 一家一家,直直送到了天黑。 陆锦瑶睡了一觉,醒过来发现天已经黑了,屋里都点着烛灯。 她身下还疼,嘴却不干,偏头一看,顾见舟守在床边,身边摆着一杯水,手里拿这个用布缠的棉棒,正给陆锦瑶唇边擦水呢。 陆锦瑶看见顾见舟的时候,眼眶唰一下就红了。 顾见舟连忙上前握住她的手,“我在,我在这儿,对不住,是我回来晚了。” 今儿十二月初四,顾见舟下午得上职,听见松林的消息就立马告假然后匆匆忙忙地赶回来了,回来的时候陆锦瑶还在产房,顾见舟在外面只能听见闷声隐忍的痛哼。 他恨不能以身代之,在门前转来转去急得满头是汗。 雪还下着,郑氏带着几位儿媳妇守在外头,几人都生过孩子,比顾见舟一个男子有经验。 大家都在冷天里等着,谁都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