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却月阵-《逆水行周》
            
            
            
                
    第(2/3)页
    父亲的教导,宇文维翰不敢忘,所以本着“求学”的态度,在一旁观摩长史王頍如何指挥大军。
    此次交战,周军步骑合计逾六万,而战场,是在萨水东岸。
    己方位于萨水畔,地表泥泞,高句丽军位于将近十里外,已经列阵完毕,步骑合计大概不少于七万,兵力上略微占优。
    两军之间,是一片旷野,以草地为主,地面坚实,而高句丽军一侧,有一道南北走向的丘陵,形同门槛。
    正常情况下,即便双方对进,交战地区也会在这道丘陵西面的旷野里。
    若一攻一防,高句丽军攻的可能性很大,道理很简单:首先,高句丽军再怎么样也得前出,抵达那道丘陵上居高临下。
    其次,对方任由己方过河,就是要让己方在泥泞地面布阵,然后来攻,使得己方将士在泥泞中调动时各种不方便。
    第三,高句丽军在萨水上游有一处据点,驻军近五千人,距离此处五六里,而这处据点驻军不可能袖手旁观,总是要动起来,来个顺流而下,侧击在下游岸边结阵的周军。
    如果高句丽军放弃进攻,等着周军来攻,那么这上游的据点就失去了作用,驻扎的兵马,很容易被周军歼灭。
    这是宇文维翰的判断,王长史及其他几位行军总管的判断亦是如此。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战斗何时开始。
    不是说两军列阵,马上就能开战的,双方军阵隔着十里地,接近需要时间,而结阵的军队行动时为了保持阵型,移动速度很慢。
    很可能这十里距离缩短到即将接战的一里,都要花上大半日时间。
    宇文维翰不停地观察着,即要旁听王长史的调兵遣将,又观察己方各部兵马的布阵情况及布阵速度,还得时不时看看远处那丘陵处的敌情,同样忙得很。
    行军总管王世积所部三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左前方东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占据战场制高点,作为左翼本阵屏障。
    按照战前规划,为方便指挥,这处无名土丘暂名为“丘甲”。
    行军总管刘波儿所部四千骑兵已经前出,抵达本阵右前方东南方向数里外的一处土丘,以作本阵右翼屏障,所据无名土丘,暂名为“丘乙”。
    而周军步兵依靠萨水,面向东方呈半圆形展开,形成个弧形的大型军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