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收复临朐县(二)-《龙啸大明》
第(2/3)页
在另一个时空里,刺刀产生于1647年的法国军队,在此之前,火枪兵一般都要配备一把短剑,在与敌人作近距离格斗中使用。但在实际的战场上,短剑的着用并不大,一则是因为剑过短,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另一方面,士兵们也很难一手拿着短剑,一手拿着火铳来与敌人作近身格斗。直到有一名法国士兵偶然有一次将自己的短剑插在枪口上,与敌人作战,这一个多少有一些心血来潮的发明,立刻就改变了整个战争的模式,长枪兵终于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的刺刀,都是插在枪口上使用,但这样有两大不便,一是装上了刺刀之后,火枪就无法再使用,二是在战斗中,剌刀也容易脱落。直到进入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而安装方式也多种多样起来,有裂口式,栓口式、弹力压片式、锁扣式、套环式等等。
而商毅这只大蝴蝶的翅膀一扑腾,不仅使刺刀的发明提前了五年,而且提前了半个世纪,直接使用了套管卡口安装的刺刀,釆用的是最早的裂口式安装法。从而也使穆陵军率先跨入了近代军队的大门。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穿上刺刀之后,也不会影响火铳的发射,但现在的火枪都是前装弹式的火枪,如果在枪口上杵着一把又长又利的刺刀,肯定会影响填响速度,因此穆陵军的火枪兵还是等敌军靠近了之后,才开始上刺刀作战。
在成为火枪兵之前,穆陵军的士兵都是长枪兵,经过商毅近半年的严格训练,都能够熟练掌握枪刺的技术,后来穆陵军里有了杨武丞这样的枪术高手,士兵们的枪刺技术也大有提高。虽然刺刀技术和枪刺技术并不完全一样,但也为士兵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因为一般长枪的长度都在八九尺左右,合公制为两米四至两米七,而火铳连带刺刀,总长也不过一米六,因此刺刀技术决不能向长枪那样,一味强刺,而不理防守。
商毅是受过刺刀训练的,知道刺刀技术,还是以二战时期的鬼子兵最为厉害,其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双腿一前一后站立,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指着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自己的颈、胸、腹要害地方,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再加上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比当一般的步枪都要长一些,因此在拼刺刀时也大占优势。
在抗战期间,只有善用大砍刀的西北军部队是唯一能够在白刃战中,可以占到日军上风的中国部队。包括作战英勇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纯拼刺刀上,也要稍逊鬼子一筹。
因为时代不同,商毅也不可能照搬鬼子的刺刀技术,好在穆陵军中有杨武丞这一个枪术高手在,因此两人经过反复的研究测试,针对刺刀的特殊性,又参考了鸳鸯阵,设计了一种三人为一组的刺刀战术,由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正三角,与敌人相遇时,前面的士兵举着枪挡在前面,以后两名士兵则在他的两侧,以弓步侧身姿式,举枪平刺。三名士兵互相配合着与敌军作战,效果自然大为不同了。
再加上穆陵军的长枪手们也纷纷从后排赶上来助战,而冲过了枪林弹雨之后的清军残余骑军,早己挫尽了锐气,又无法形成集团冲击的优势,因此虽然是骑兵,也无法抵挡住穆陵军的进攻,纷纷被刺下战马去,死于非命。转眼之间,剩佘的数十名骑兵就都被穆陵军杀死,只剩下几十匹无主的战马,在四处游荡,不过白刃战都是杀敌一千,自损三百的,火枪兵也被清军砍伤砍死了十几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