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济南备战(三)-《龙啸大明》
第(2/3)页
商毅听了,也来了兴趣,立刻跟着两人来到工匠坊的临时驻地,给孙和鼎准备的一间工作室里。
孙和鼎从架子上拿起一支鸟铳,递给商毅,道:“大人,你看看这支鸟铳。”
商毅接过来一看,这就是一支普通的鸟铳,但很快他就发现,并不一样,因为点火结构变了。扣动了一下扳机之后,商毅惊讶道:“你把它改成了自生火铳?”
孙和鼎微笑着点了点头。原来自从商毅接收了燧发枪之后,孙和鼎和几个经验丰富的工匠也马上开始研究燧发枪的打火结构,并且也进行仿制,以经制成了两个样品,装在两支鸟铳上。因此将这两支火绳点火式的鸟铳变成了撞击打火式的燧发鸟铳。
这个成果自然又让商毅大为高兴,通过这次攻取济南的战斗,虽然也发现了燧发枪的一些不足,就是哑火率很大,一般来说,最理想也只有百分之八十五左右的发射成功率。但商毅知道,这是因为目前燧发枪的技术还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要知道在上个世纪的大部份时间里,火绳枪的哑火率一直都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徘徊。直到近几十年,技术才基本完善,点火率才达到九成以上。
而且相对于燧发枪的填装速度和其他优点,就是在现阶段来说,燧发枪也是利大于敝的。因此在商毅的预计中,以后的穆陵军中,火绳枪和燧发枪的比率最好是能达到一比一。
只是现在大规模生产燧发枪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够,就是这一次清军退军了,自己也只有一年不到的时间。但如果能把其他的火绳枪改装成燧发枪,那就能够大大减少时间了。因此商毅又问道:“大先生,那么其他的火铳,包抬鲁密铳都能改成自生火铳吗?”
孙和鼎点点头,道:“自然是可以,所有的火铳的点火装置都可以改进。”
商毅笑道:“那就太好了,等这一次鞑子退了兵之后,我们就马上开始改装,要把一半的火铳都改装成为自发火铳。”
这时孙和鼎又打开了一个大箱子,从里面抱出一个五尺多长,直经约为半尺多的大圆简来,双手托着递给商毅,道:“大人,这是我制出的新式飞枪,您在看一看。”
商毅知道,所谓飞枪,就是在一个大圆筒里包裹几十支箭,利用火药做推力发射。射程可以达到两百步以上,但有效射程只有百步左右。虽然在发射之后,基本就沒什么准头,不过在对釆用密集阵形的敌军时,还是有一定的打击效果。不过商毅觉得它的实用性并不大,打打盔甲单薄的流寇也许还可以,但对付盔甲精良的清军,就作用一般了。因此在穆陵关里,也从不生产飞枪。不孙和鼎继续拿给自己看,自然不会是那种通常所见的飞枪。
于是商毅接过来一看,见圆纸简里只包了六支飞枪,每只都在二寸粗细,呈梅花状排列,枪头为铁制,呈椎形,约一尺长,露出纸筒,其余都掩藏在纸筒以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