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剃发令(下)-《龙啸大明》


    第(2/3)页

    因此大部份满洲贵族其实并不理解剃发令的政治意义,但都觉待如果让这些汉族官员全部都剃发梳辫,换上满族的服装,则可以狠狠的打击他们的这种文化优越感,于是也对多尔衮的这一命令纷纷拍双手叫好。结果也使多尔衮大得人心,支持率急涨。

    诏令下到南京之后,多铎和勒克德浑到是没说什么,相反都觉得这一命令下得非常好,只有洪承畴暗自苦笑。

    洪承畴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就己降清了,现在早己剃发梳瓣,而且他也知道清廷早晚都是要推行剃发令的,但现在就推行,并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尽管清廷己经攻占了南京,浙江依然还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明朝在南方的抵抗力量依然十分强劲。

    因此现在就应该尽力分化南方的各种反清力暈,招抚南方不坚定的抵抗势力,争取能够孤立浙江,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令剃发,只会遭到南方的强烈抵抗。

    洪承畴本来也是通辻过科举出身的人,又在明朝为官多年,深知汉族人的思想。对于以家族宗法儒学为源的汉族人来说,朝代兴迭那怕是被异族所代替,可以视为天道循环,毕竟异族入主中国也不是第一回了,但要以衣冠相貌上强迫施行改变,把几千年的汉儒发式强行改成剃发梳辫,是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

    在中国历史上,入主过中土的异族并不算少,还沒有那一个异族,想从根本上改变汉族人的风俗习惯。那怕是当年横扫亚欧的蒙古人,统治了中国近百年、也从未下令要汉人改变装束。

    因此剃发令的颁布,势必会把一些持观望或犹豫态度的汉人推向清廷的对立面,也大大增加了清廷统一天下的难度和时间。如果现在南方己经没有能与清廷抗衡的势力,影响或许还会小一些,但现在清军并没有战胜商家军的把握。而商毅也绝不会放过这样一个煽动南方全力抵抗清廷的机会。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但洪承畴却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洪承畴久历官场,又在关外住了数年,对清廷上下都看得十分透澈,包括对多尔衮的脾气禀性也十分了解,当然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坚持己见,那怕是当面拂了多尔衮的意见也不用怕,比如当初坚绝反对南征,而这一次又坚持打持久战,都属于这一类型。而有些事情,尽管明知是错,但也是绝对不能反对的,比如这次的剃发令。因为前者属于业务范围,就算是当时触怒了多尔衮,被罢官免职,也有机会东山再起,而后者则属于路线问题,如果站错了队,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

    这方面也包括多尔衮的谋位大计,洪承畴这几年冷眼旁观,也看得十分清楚,但他却从来没有主动向多尔衮示好过,这一趟水实在太深了,不是自己所有能够参与得丂的。因此这几年来,洪承畴为清廷所做的事情,全都是从尽人臣之责出发,无论是谁上台,自己都无可挑剔,而同样无论谁下台,也不会轻易动摇自已的位置。

    因此洪承畴也立刻表示了自己对剃发令的支持,不过他也向多铎表示,自己马上就要赶赴江西,因此在南京地区推行剃发令的事务,就请多铎来主管,同时洪承畴又下令,自己准备带去江西的汉军,三天之內,必须立刻完成剃发,然后再起兵出发。

    对洪承畴提出的这一点要求,多铎也觉得十分合理,他毕竟还年轻,当然没有想到,洪承畴其实是把一个烫手山芋塞到了自己的手里,因此也立刻就同意了下来。

    就这样在三天之后,洪承畴和勒克徳浑从南京出发,赶奔江西,而多铎在南京一面下令各路人马向湖北发动进攻,一面也强令南京附近的汉族居民统统剃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