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帝国体制(一)——内阁-《龙啸大明》


    第(2/3)页

    这也就意味着不管是谁,最多只能在内阁首相这个位置上坐十年的时间,同时也不能再出任內阁的其他职务,这样就可以避免权臣长期的把持国政,或是长期留在内阁中把持政权。其实对于执政的大臣来说,能够执掌十年的政权,己经是相当长的时间了,一般来说,除了个别的权臣之外,能够执政十年以上的大臣,在历朝来说,都是不多见的事。

    同时每年年底内阁向国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得到国会通过,才能在第二年继续执政,如果没有得到国会通过,将由国会对内阁发动不信任提案投票,可以提前结来首相的执政,解散内阁,重新选出新的首相组阁。而在一任內阁的任期內,国会还有一次随时弹亥首相的权力。皇帝的否决权可以否决国会的不信任投票,但不能否决弹亥。

    虽然现在立法权和决意权都属于国会,内阁的权力大大削弱,但皇帝也将大量的权力让出,在原则上基本己经放弃了行政权,因此內阁的独立行政权力实际大大增加了,因此必须对内阁首相的权力加以限制。这此措施,都是针对內阁首相的权力制约。

    可以说这一套内阁制度也相当的完善了,不仅充份放给了内阁极大的权力,同时也给内阁増加了多重限制,再加上有国会的配合,就是在皇帝不理朝政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国政顺利的进行,而且在这些限制下,几乎不可能再出现把持朝政的权臣。

    因此在将这一套内阁制度提交给国会讨论之后,在参、众两院都得到了通过,而且几乎没有做任合的修改。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确实也是首次接触到近代的内阁制度,因此很难对商毅制订的这一套内阁制度说个一二三来。反正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当然和同时代的英国内阁、荷兰执政相比,商毅制订的这一套内阁制度也确实要成熟而完善得多,后来中华帝国的内阁制度也被许多欧州国家学习引用,在许多方面都开创了历史的先河。毕竟在这个时代,近代的共和制、议会内阁制才都刚刚起步,自然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限,而商毅却要多了三百六十多年的经验,直接从后世的制度里提取精华,当然大不相同。

    而且这一点也让后世许多研究商毅的历史学家对商毅的才智惊叹不己,在十七世纪中期就能建立十分完善的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因此也有人称商毅为近代民主制度之父,当然同时也有不少感觉到匪夷所思,因为商毅的思想也未免太超前了一点。仅仅用才智过人来解释,很难说服得了人。

    后人的烦恼商毅当然不会知道,不过内阁制度即然通过了国会的决意,那么就要立刻施行,就在内阁制度通过的第二天,商毅也向国会提交了自已的第一个首相的人选,当然还是王夫之。

    而这个提名也得到参、众两院的绝大多数赞同票。因为在商毅未称帝之前,王夫之就己经开始担任商毅政权的内阁首辅,己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以来,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没有前方的将士,甚致是统战部的李岩、堵胤锡那么耀眼,但却是一个不拆不扣的幕后英雄,一方面在主持着政权的正常政务运行,另一方面也尽力分配好各种资源,不仅要保证前线的供应,而且还要维持国计民生,确实非常不易,因此也可以说,中华帝国的建立,王夫之也是功不可没,绝对可以排入前三位。

    也正因为如此,王夫之被商毅提名,被国会通过,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王夫之也这样出任了中华帝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