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盛宣怀的到访-《穿越之我是光绪》
第(2/3)页
对于涩泽平东来说,当他收到中国要在江浙进行砍桑种稻的消息时,他觉得这个消息无论是对东丽洋行或者日本来说都是个不错的消息。
其实早在其实日本的明治二年1868年,日本就已经把中国作为第一假想敌,力图在经济上超过中国,而生丝业便是他们日本认为可以战胜中国获得大笔外汇的行业之一。为此京都府设立了西阵物产会社,负责救济贫困的丝农和织户。明治三年,设立舍密局和授产所,相当于化学研究所和技术推广所。并且日本还对日本的丝农采取免税甚至财政补贴的方法支持并鼓励丝农扩大生产规模。
明治四年,设立养蚕场,推广新蚕种和新技术;明治五年,设置畜牧场,推广新牛种和绵羊,派人前往法国学习新织丝工艺和西洋染色工艺,购买新机器……七年,设置织工场,推广新型手工织丝机器和工艺。
这些“场”全部将技术收集、研究、改良、推广等工作集中于一身,迅速使京都的丝业由衰转盛,并将成功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日本。
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弯路,可和清朝政府官场上那些“无为就是无错”政策相比,实在是积极了不知道多少倍。当然“无为就是无错”的政策并不只是清朝官场才有的专利。
而作为日本生丝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东丽洋行也因此水涨船高,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而现在一直以来日本在生丝业最大对手和假想敌中国居然自废武功,要在中国最大的生丝生产省份江苏和浙江推行砍桑种稻的消息,这对日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就好比一个非常弱小的矮人鼓起一万分的勇气可能不止一万分勇气去准备去挑战一个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战胜的对手巨人时,这个无法战胜的对手巨人突然自己跳楼了,估计涩泽平东的心情和他差不多。
不过长期间谍训练让涩泽平东拥有了一个非常冷静的头脑,在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并且江浙地区还没有开始砍伐桑树前,涩泽平东知道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并不表示自己可以什么都可以不做,涩泽平东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老熟人。
话说盛宣怀马不停蹄地赶到邵有濂的府上后,盛宣怀就对邵有濂进行了劈头盖脸的质问和辱骂。
面对盛宣怀的质问和辱骂,我们的好好先生邵有濂一句话都没说,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杏生兄杏生――盛宣怀的字怎么一到上海就来找小村兄啊,怎么也不看看我这位老朋友,我可是在上海等了你还久了。”
对于这个声音盛宣怀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自己的老对头胡雪岩――自己一直要对付的人。
由于两人经营范围差不多,再上两人走得路线不同,因此两人没少打过“交道”,不过在这之前盛宣怀总是胜少输多。不过相比于盛宣怀,胡雪岩的人品总是好得多,每次都没对盛宣怀下死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