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两篇文章-《阳光大宋》


    第(2/3)页

    “是,臣鲁莽愚顽,谢太后隆恩训示。”

    “可思悔过?”

    “是,臣知错了,一定悔过。”

    薛奎训斥一句,梁丰答应一声,老实巴交毫没二话。

    老薛骂了几句,回过头来向左右黄门各看一眼。意思是说你二位觉得可够意思了么?没有咱们再来。

    两位小黄门觉得无趣的很,没来由地跑这么一趟差事,好处没有,可别把这位官家面前的红人给得罪了,到时候人家记住自己那多危险?看着薛奎脸色,急忙哈腰点头,表示很满意,可以交差了。

    这时候的宦官可不比明清,人数少得可怜不说,地位也低得很,除了像罗崇勋、李石彬、张景宗那几位后台硬,牌子老的敢稍微同大臣说两句玩笑话,其他人都活得那叫一个悲催。因此,薛奎也并不怎么把他们放在眼里,才敢这么敷衍了事。

    正经话问完,梁丰自然要请老领导二堂用茶,两位黄门也自有人招呼。但是车马费啥的就免了,毕竟是薛奎带来的,薛奎虽然不似后来包拯那么又臭又硬,可也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别让他看轻了自己才是正经。

    “玉田,你此番做事,实在太孟浪了。”薛奎轻轻吹着茶碗喝了一口,摇头叹息道。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其实比奉旨申斥还要直白,还要沉痛。

    “是,学生谢中丞错爱,实不相瞒,此事学生早知的,是故意放了包拯去干。”在薛奎面前,梁丰也不愿意再隐瞒什么。

    “为何如此?”薛奎皱眉道。

    “不瞒中丞,学生心急,现下朝局看似平静,却波诡云谲,学生担心恐有变故要早来。”

    薛奎听了心中老大不以为然,不就是老生常谈太后的事儿呗,都说了几年了,眼下有自己,有寇准,有鲁宗道一干老臣顶着,太后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

    “玉田太过危言耸听了,或许有一二想法,然祖宗家法在,满朝文武可谓一心,谅也不过如此。不须庸人自扰了。不过,这个范希文的奏疏么,倒是有些意思,又把朝局给搅动了。”

    梁丰见他轻描淡写,本想再深入一些说话的。但转念一想,要是给他和盘托出,到时候这老头少不得便要高度警惕起来,瞪着眼睛朝赵元俨那边去找岔子。这不是打草惊蛇么,再要把目标搞跑偏了的话,赵祯便陡然多出一个明面的敌人,要防这个,还要顾那个,掌控不好,那才叫一个乱。

    想到此节,便不再多话,只跟着笑道:“那位范大人学生是仰慕已久了,和滕宗谅修撼海长堤。端的爱民如子,功德无量。现又仗马鸣声。殊为不易。无论如何,还请老大人照拂一二!”

    “这个不消说,我自理会得。你且先把你自己管好,那个什么包拯的,一定要约束,莫再惹出乱子!”

    “是,学生一定照办。”

    可是事与愿违,他想照办。包拯又惹祸了。

    这此祸更惹得大,也滑稽,有天意弄人的意思。根源还得从京华报开张发行说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