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段时间一批又一批的人过来考察,级别都还不低。 他才算是正式的好好了解了一下国内外碳纤维的情况。 这才知道南山集团一不小心又放了个卫星啊。 “曹总,碳纤维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将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后制得的材料。”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污染。” “并且如果要大规模的生产T700、T800和T1000碳纤维的话,需要的建设面积也是不小。” “在羊城这里修建大规模的碳纤维工厂,确实不是那么的合适。” “倒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干脆开启我们集团外地布局的道路?” 曾婷婷的眼光也是不差的。 南山集团迟早是要走向外地的,但是什么时候走,以什么方式走,是很重要的。 搞的不好,会跟区里的关系搞差。 很显然,她觉得碳纤维工厂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契机。 一个之前他们都没有考虑过的好契机。 “你说的有道理,这一次的新工厂,主要的客户是前几天过来考察的人员。” “它们的工厂主要是在西北或者东北,我们的碳纤维工厂,他们显然也是希望修建在这两个地方。” “结合政策发展方向,我觉得修建在西北比较合适,也附和西部大开发的一些优惠政策。” “不过具体的地点,下周我们去考察一下再确定。” “公司内部也要正式的启动一下这个项目,看看需要准备哪些设备,要招募哪些人员。” “这个工厂,估计国内是希望尽快的投产,到时候我们有什么困难,倒是都可以提出来。” 伴随着曹阳的这个决定,南山集团立马就动了起来。 而南山集团具备T700碳纤维大批量生产能力的消息,也慢慢的传开了。 毕竟,一个投资几十亿,占地上千亩的碳纤维工厂,在2007年的时候,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不仅东丽这些国际碳纤维巨头关注,国内的同行也一样非常的重视。 “陈总,我跟南山集团那边联系了,他们确实是可以生产T700碳纤维,现在的星空跑车上就已经大量的使用了。” “不过他们在羊城的碳纤维工厂,规模不是很大,年产能只有几百吨。” “所以虽然可以对我们出售,但是需要等到新工厂投产之后才能开始交货。” 光威是国内最大的钓鱼竿、渔线轮、渔具生产设备厂家。 别看钓鱼竿这些东西不起眼,但是专业的钓鱼佬最清楚,这玩意搞起来有多花钱。 普通人玩弄的一两百块的,在钓鱼佬眼中根本就不是个东西。 而高端的钓鱼竿,那可是碳纤维材料制作的。 并且越是高端,越是希望使用更好的碳纤维材料去生产。 比如T300和T700的材料,制作成钓鱼竿之后,价格肯定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之前,光威的碳纤维材料,主要都是从东丽购买。 而为了确认光威是不是真的将碳纤维用来生产钓鱼竿之类的产品,东丽每年都会不定期的过来现场确认,可以说是充满了屈辱。 所以光威也是下定决心自己去搞碳纤维。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定的成绩。 像是T300这种材料,已经可以小规模的生产。 但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目前还在推进之中。 现在突然听到南山集团具备量产T700的生产能力了,他们不关注才奇怪了呢。 “南山集团的大名,我是早就听说了。” “他们的仰望我才开了一个多月,就已经再也不想开其他的SUV了。” “没想到他们现在推出来的星空跑车,居然大量的使用了自己生产的碳纤维。” “实在是让人感到惊讶,简直就是放了一个大卫星啊。” “你跟对方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安排我过去跟他们曹总交流一下。” “南山集团的主业不是碳纤维,我们去看看双方有没有什么合作的可能性。” 陈梁的商业嗅觉是非常敏锐的。 从属下打听到的情况之中,他感受到了机遇。 一方面是光威的碳纤维材料购买渠道,终于可以在国内搞定了。 另外一方面是他觉得光威跟南山集团,也许可以考虑一下技术合作。 南山集团已经具备T700碳纤维的生产能力,那么按照正常的逻辑推断,他们应该已经在研究T800,甚至T800在实验室里头已经生产出来了。 那么T300和T400这些低级别的材料,对南山集团来说就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是不是可以授权给光威来生产,完全可以好好的谈一谈。 南山集团看不上,但是光威看得上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