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月底,内蒙迎来了入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 为了这场雪,文子仁把剧本都给改了,重新编写了霍去病最后一次出塞的战争起因。 古时候,塞外游牧民族之所以屡屡南下,除了想要争夺中原锦绣江山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切实的原因,那就是生存。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缺乏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的年代,对于游牧民族而言,一场大雪可能就意味着灭顶之灾。 为了生存,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部族的老弱病残,甚至会亲自动手屠杀。 这个时候根本不存在忍不忍心的问题。 活下去,才是他们最应该考虑的。 就像中原大地遭遇灾害,灾民们为了生存会选择易子而食一样,游牧民族最多也就是换着杀死对方的亲人。 而这也只是节流,想要开源,为部族争取生存下去的希望,只有南下掠夺。 《霍去病》片场,天刚亮,剧组就开始准备了。 接下来要拍的是,匈奴人出征前的祭祀。 很多影视剧里,匈奴人在祭祀的时候,嘴里总会高喊着“昆仑神”的名字,这当然是瞎扯淡。 所谓昆仑神和匈奴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根据史料记载,匈奴人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历史上的霍去病还曾缴获过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为了拍好这场祭祀的戏,文子仁特意请来了几位专门研究匈奴人汉史专家。 虽然没有史料可依,但是,通过历史文献中仅有的文字记载,多多少少还是能推断出那个时代匈奴人的一些祭祀方式。 漫天风雪中,扮演匈奴单于伊稚斜的张峰义半跪在没过脚踝的雪地里,身后是一众匈奴王庭的重要成员。 随着文子仁的一声“Action”,扮演萨满的群众演员开始围着伊稚斜跳起了萨满教特有的祭祀舞蹈。 一队队献给天神的祭礼被带了上来,其中有这些年被匈奴掠到草原的汉家百姓,还有部族中的老弱病残。 为了打赢这场决战,伊稚斜也算是拼了。 随着弯刀划过,人头落地,洁白的雪地被鲜血染成了一片血红,格外的刺眼。 一番带着神秘色彩和血腥气的祭祀仪式结束之后,张峰义起身面对着部众,抽出腰间的弯刀,高举指天。 “大匈奴的子民们,遵从天地神明,祖先英灵的指引,我将率领你们翻越姑衍山,跨过色楞格河,去往汉人的锦绣河山,焚毁他们的房屋,掠夺他们的财富,用弯刀割下他们的头颅,奴役他们的妻儿,大匈奴的子民们,备好你们的弯刀、弓箭,跨上你们的战马,摧毁所看到的一切。” 本来编剧准备了一段激扬慷慨的演讲,但是全部被文子仁给否决了,在他看来,匈奴人嗜杀成性,根本不需要战争动员,只要有利益牵引,告诉他们要去做什么就足够了。 “杀!杀!杀!” 为了这场戏,剧组雇佣了数千群演,此刻喊杀声震天,摄像机镜头划过的每一张脸都带着狰狞,让坐在监视器后面的文子仁都不免心惊。 “如果在好莱坞也能请到这么敬业的临时演员就好了!” 祭祀这场戏,整整拍了两天的时间,随后匈奴大军出征又拍了一天,在文子仁这边加班加点的拍摄时,另一组也在拍着汉军出征的戏。 同时远在浙江横店,内场戏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导演,雪太大了,现在的客观条件,剧组根本没办法继续工作!” 本来以为这场雪最多也就下个一天一夜也就差不多了,可是现在三天过去了,雪势虽然小了点,可依然在下,原本选定的汉匈决战的战场,积雪已经快要没了膝盖。 这时候别说拍戏,就连外出活动都费劲。 而且,就算是现在雪停了,可积雪这么深,戏照样还是没法拍。 文子仁也是愁的不得了,本以为能借着这场雪做些文章,谁知道,反而成了剧组最大的麻烦。 现在的情况,剧组要么在这边继续等,要么暂停这边的战争戏,全组人南下去横店和小分队汇合,先抓紧时间把内景戏给拍了。 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麻烦。 快过年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