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吏部侍郎-《借我半世盛唐》


    第(2/3)页

    方才发生的一切都被不远处茶寮里的一主一仆看在眼底。

    “大人,如此对待少爷会否太无情。”那仆人见着少爷郑元和长大,看着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少爷遭这番磨难心中颇有不忍。

    被称作大人的正是郑元和的亲生父亲,刚从常州刺史职司调入京城担任吏部侍郎的郑仁仰。

    郑仁仰低头品了一口香茗:“这逆子不经受些敲打永远也长不大,我常说他是吾家千里驹,对他寄予厚望,谁料他越是长大越是狂悖。”

    郑仁仰想起十天前这逆子跪在自己面前以死相逼说要与一个叫李亚仙的烟花女子厮守终生,心中火气更盛,当日他亲自用家法打断了儿子的一双腿并将其赶出家门。郑家是官宦世家,嫡长子若是娶了个烟花女子,可谓家声丧尽。

    若不是为了这儿子,郑仁仰才不愿接受老师吏部尚书常宽的邀约进京担任这吏部侍郎的职司,在外人看来这是补了肥缺,可老师裴宽却是当朝首辅李林甫的眼中钉,自己行差步错,很有可能便跟着万劫不复。他进吏部,便是为了独子的前程,朝中若无人打点,想中进士是千难万难,即便中了也补不了实缺。谁知这逆子丝毫不能体会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整日沉迷于烟花之地,无心功名。

    冷静了一会儿,郑仁仰看着儿子艰难撑地拖行的惨状,心终究还是软了:“老董,这逆子必定不会接受我的帮助,我看他对那几个崇仁坊的年轻人颇有些好感,你待会儿带份厚礼去一趟崇仁坊,请他们寻机把元和接过去养伤,务必叮嘱他们,万不可让这逆子知道是我的关照,否则他必定不会接受。嗯,就说我郑仁仰承他们这份人情。”

    吏部侍郎郑仁仰的一份人情无疑是极贵重的。

    老董欢喜得应了一声,他知晓老爷对少爷不会真得如此狠心。

    ……

    ……

    回到了崇仁坊,余浪便在后院中继续修行。修行和读书是一回事,最努力的未必最顶尖,不努力必定毫无建树,余浪这一路走来靠得是过人的毅力和悟性,本身天赋并不很高,因此一刻也不愿懈怠。

    杜甫看了一会儿,眉头微皱:“你内息颇为驳杂,除了朱雀道印似乎仍有其他几股力量纠缠不清?”

    余浪对杜甫是绝对信任的,当下不做隐瞒,将郭路生以生死道印替自己封住部分力量的实情说给了杜甫听。

    杜甫思考了一会儿:“郭路生的办法虽然见效快,却不治本,你体内长期郁结着这样一股力量只怕对身体也有所损伤。常言说堵不如疏,得想个办法将你体内多余的力量引导出来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