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常宁县中的冲突-《太宗皇帝成长计划》
            
            
            
                
    第(2/3)页
    不多时,朝中商议的新任御史的名单,便已经摆在萧承面前。
    御史台御史,有弹劾百官之职责,是肃清朝政,掌握朝堂的重要机构。
    萧承如今借着夏国西南瘟疫之事,扩充御史台御史数量,将他们分派北境各地督查防疫之事。但实际上,萧承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考成法的大规模推行而做准备。
    萧承摊开奏折,斟酌许久,终究是皱着眉,抬起朱笔,便在奏折之上加上了一行批注。
    “新科进士海瑞,授御史台监察御史,督查建昌府防疫之事。”
    冯保微微瞥了一眼,面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心中却不免有些疑惑。
    这位海瑞,到底有什么稀奇,值得陛下此时御笔亲批,点他为建昌府监察御史?
    萧承合起奏折,看向冯保,吩咐道:
    “让官药局姬太医,关注这海瑞一下!”
    冯保闻言,连忙点头,心中悄悄记下了萧承对这位海瑞的关切。
    萧承放下手中朱笔,轻叹一声,眼中尽是凝重之色。
    -----------------------
    建昌府,常宁县。
    此时的常宁县,城门紧闭。城墙之上,尽是布片遮住口鼻,严阵以待的云国将士们,以戒备的眼神,看着城外那蔓延不断,一眼望不到边的难民聚集地。
    城墙之下,夏国难民们看着高耸巍峨,险要无比的城池,心中顿生绝望。
    这么多难民之中,总不都是泥腿子。此时显然有人,已经察觉到了自身的处境。
    瘟疫!
    千百年来,上至诸国朝堂,下至江湖百姓,都是闻之色变。
    纷杂无序的难民群止步常宁县前,有百姓仰倒泥地之上,浑身打着摆子,气息微弱无比,一旁的家属,忍不住发出悲鸣啼哭之声。
    还有百姓跪倒在城门之前,对着城墙之上的云国将士们叩拜不停,只求他们怜悯一下,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去。
    更有不甘心等死的百姓们,或是成群结队地想要翻越连绵大山,或是想要泅水度过汹涌大江,甚至还有人暗中串联,看着前方城池,露出了狰狞之色。
    总之在如此境地之下,这些人是千方百计地,想要为自己与家人,求得一条活路。
    夏国难民,将云国国境之内视为生地,仿佛只要进入其中,便可逃得一条生路。
    只是常宁县县城之中,局势亦是严峻。
    平日里最多容纳一二十万百姓的一方县城,此时已经容纳了数倍之多的百姓。城门紧闭之下,百姓无法疏通,城中局势更宛若火药桶,一点就着。
    城中,原本防守夏国入侵的五千云国边军,此时披坚持锐,尽数散入城中,维系着城中秩序。
    一名身穿黑色僧衣,长相凶狠阴桀的僧人,带着一众差役,在城中安排协调城中百姓难民的居所、饮食方便等诸多杂事。
    “为什么不让我们出去?”
    “就是,为什么封闭城门,把我们困在城中?”
    一众难民,聚在常宁县城门之前,看着前方竖起的拒鹿,还有口带布片遮住口鼻,满眼警戒之色的云国将士,焦躁不安的情绪便在众人之间弥漫。
    云国将士为首的将领,手持长刀,斜指难民,眼神冷漠,暴喝道:
    “退回去!”
    “退!不退者,死!”一众云国将士,当即随之厉喝。
    凶煞之气,伴随着响彻天地的暴喝之声,直朝前方一众难民涌去。
    久经沙场的精锐将士,一身杀气四溢,又岂是这些普通百姓能够抵挡的?
    众人只觉胸口一滞,喘不上气来。在将士们杀气笼罩之下,难民们不敢直视,不自觉地后退数步。
    眼看着一众难民就要退去,云国将士们,当即收起了手中兵刃,微微后退数步。
    而就在此时,忽然便听到一阵嘶声力竭的吼声,自难民后方传来。
    “云国官府抓人了,快跑!”
    一声呼喊,顿时让人群炸开了锅来。
    原本已经退去的难民们,忽然失去了理智,人群猛地朝城门之前涌来。
    本就是对自己处境忧虑不已,宛若惊弓之鸟的难民们,出于心中恐惧以及对官府的不信任,当即引起了暴乱。
    难民们不顾将士们手中的长枪利剑,抓着拒鹿上面,便要翻越过去。
    第(2/3)页